世博会催生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 A+
所属分类:国际知产

作为一场人类新思想、新发明、新创意的伟大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世博会的历史记载着人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冲突走向合作、从崇拜物质走向崇尚科学的每一步。通过世博会,蒸汽机、电灯、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等重大发明征服了世界;同时,世博会还催生了多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益临近,本报特辟专栏展示世博会的发展,揭示其与创新、知识产权的关系,以飨读者。
  “一切始于世博会。”从展现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至今,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158年的光辉历程。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在建筑、科技、文化艺术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世博会同时也是人类新思想、新发明、新创意的聚会,是人类创新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世博会的举办与整个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制度紧密相关。伴随着世博会的发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国际公约诞生了。
《巴黎公约》应运而生
  在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发动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生产工具的展出,预示着机器工业时代即将到来。而早在博览会举办之前,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就建立了以保护机器生产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产权制度,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为第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做好了铺垫。
“1873年维也纳举办世博会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人们对工业革命成就叹为观止时,参展者却为自己的展品担心。”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单晓光表示,当时国际上对工业产权的保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的专利制度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到权利保护内容都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一国的发明创造要在外国获得保护必须基于两国之间的双边互惠协议。许多外国发明人也因此不愿参展,致使这届展览会的举办陷入了困境。对此,奥地利制定了一项特殊法律向上届展览会展出的外国人的发明、商标和外观设计提供特殊的临时保护。
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第二次工业产权(专利)研讨会举办。在这两届世博会的基础上,1883年,第一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正式缔结。公约确立了国民待遇、优先权等共同原则以及对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
从1883年缔结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开始,全球至今已有近30个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这些条约的缔结不但促进了广泛的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贸易,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世博会的繁荣发展。
催生《伯尔尼公约》缔结
18世纪初以后,欧美各国陆续制定了版权法。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一国作者的作品在其他多个国家被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已有双边版权保护的基础上实行更广泛和更统一的版权国际保护已势在必行。
1878年巴黎世博会著作权研讨会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主持,议题包括作者的权利保护和出版商的权利保护。就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制定有关保护著作权国际公约的决定,并成立了国际文学艺术协会。1883年,国际文学艺术协会提出一项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国际公约的草案,这就是后来的《伯尔尼公约》草案。1884年和1885年,由瑞士政府主持,在伯尔尼对该项草案进行了两次讨论。1886年由法国、英国等10个国家正式签署,1887年《伯尔尼公约》生效,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
《伯尔尼公约》以国民待遇原则、自动保护原则和独立保护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其所作规定为最低保护标准。其宗旨是尽可能有效地、一致地保护作者对其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单晓光表示,纵观知识产权制度与世博会的历史演进,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件的重大发明创造、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或是涉及权利内容的增加,或是涉及保护客体的扩大,或是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正是在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推动下,知识产权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也确保了展示人类科技成就的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而世博会也成为催生知识产权基本国际公约和知识产权保护交流的平台。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深圳知识产权律师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