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软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软件,其利润的99%主要来自于其载体知识产权,而不是软件磁盘本身。因此,“软件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维护自有知识产权,就是维护自有的核心利益。” 软件的保护方式,包括私力和公力保护两种方式。私力包括企业本身在技术上和法律登记等方式的保护,也包括借助律师和专家或协会方式保护。公力保护包括向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采取的保护方式。软件的主要行政保护机构,有版权局、知识产权局、科委、工商局等。企业应当公私结合对软件进行保护。
二、当前软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问题 当前软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经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软件行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软件企业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却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隐患众多,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保护层次低,大量存在知识产权归属关系不清的现象。有的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协议来解决权属问题,但往往因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导致细节疏忽,隐患众多。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企业员工违法使用企业技术成果或商业秘密,企业愤然诉诸司法,却发现软件权属方面诸多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或干脆没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研发的成果被剽窃,无可奈何。
(2)保护措施欠缺。软件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始重视软件产品引发的法律问题,但落实到行动的却很少。大多数企业仅是在出现纠纷后临时抱佛脚,临时找律师或有法律知识的朋友咨询,结果往往因为事出仓促,缺乏必要的预防机制而使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的维护。
(3)保护方式不专业,未将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内容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之中。调查显示,青岛市软件企业大多无常年法律顾问或聘请专业人士负责此类事务,也没有建立具体的保护制度,有的企业自行起草了协议,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保护力度甚微。
(4) 管理欠规范。因软件人才外流、管理不善而导致软件知识产权泄密和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软件的研发及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